台灣原始佛教會通大乘佛教網路論壇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

 
首頁首頁  官方頁官方頁  搜尋搜尋  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 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 登入  
本站遷單通啟

本站將遷單於以下網址:

http://obatw1.phpbb8.de/forum.php

登入
會員名稱:
登入密碼:
自動登入: 
:: 忘記密碼
搜尋
 
 

結果按:
 
Rechercher 進階搜尋
最新主題
» 籌組「台灣省原始佛教協會」草案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非尚在遊戲 2016-11-01, 20:42

» 著作權(四)網路篇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非尚在遊戲 2016-03-24, 12:10

» Albert Liou(摩訶男)在臉書參加3個社團?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anti-Mahanama 2014-09-12, 13:25

» Albert Liou(摩訶男)也在臉書活動?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anti-Mahanama 2014-09-12, 13:13

» 台灣摩訶男竟在優兔逼廣告它的法味書齋,我們應該協助它!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anti-Mahanama 2014-09-12, 13:08

» 轉貼--泰國高僧談靈異附體,被非人附體該如何處理?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anti-peacecila 2014-08-18, 22:37

» 泰國佛教新規定:禁止同性戀者出家當和尚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Non-IansTsai 2014-03-30, 23:44

» 轉貼:素雞、素魚、素排、素三層肉等等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anti-peacecila 2014-02-19, 22:15

» 終於發現某處仍有迎福寺公幹大乘的資料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由 Non-IansTsai 2014-02-11, 17:52

本站模組
首頁
FAQ 常見問題
文章主題
本站排行榜
私人訊息
我的帳戶
個人日記本
站內搜尋
討論區
問卷調查
聊天室
公告
1.只申請帳號卻不發言者請勿註冊否則將被封鎖帳號。

2.著作權法第62條規定:「....宗教上之公開演說、....,任何人得利用之。但專就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,編輯成編輯著作者,應經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。」若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尚未編輯成編輯著作者,且連該特定人根本並非所謂財產權人者,任何人得利用其著作。

 

 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

向下 
2 posters
發表人內容
anti-Mahanama
級別:版主
級別:版主
anti-Mahanama


男 文章總數 : 332
注冊日期 : 2008-12-18
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
發表主題: 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   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2010-01-09, 13:39

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

釋融真

慈雲演音
第29卷第2期=總號第290期(2000.08.31)
頁39-47

 

頁39

壹、序言

中國佛教自傳入以來,向來注重大乘經典,是個大乘佛教的國家。近至二、三十多年前,由於資訊的逐漸發達,國人才對印度佛教有了較完整的認知,也才得知大乘佛教的前身,是淵源於印度初期的佛教,亦即是後人所稱「原始佛教」。它的主張樸素、如實,以解脫為主,是個智者的宗

 

頁40

教。現今台灣專研此法的佛弟子,分散各處,力量薄弱,雖有少數的護教僧伽,希將此法傳播,但總是受到宗教界未明其理的壓抑,有鑑於此,身為正學習佛陀教法的我們,看到這些情況,該如何自處?或許有人會擔心而提出疑問,此種教法將因受到大乘佛教的爭議,而走向式微之途?佛法不離世間,今天的佛弟子們,如何在義理的求知和體證中,走出一條路等,正是本文探討的內容。

貳、佛世時的佛教

佛陀時代的佛教是印度早期的佛教,即根本佛教或原始佛教。基本教義如因緣說、四聖諦、八正道,可以確定為釋尊親口所宣。它是佛陀在世時,直接引導弟子的時期,也是佛教發展史的首個階段。

一、時代背景

西元前五、六百年,釋迦牟尼佛出生前,當時印度社會種族階級確立,四期生活盛行、祭祀萬能、婆羅門至上,梵我思想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真理,梵為最高主宰神。到了奧義書時代,更演進為梵我一如的理論。就在其時,一些不滿傳統祭祀主義者,針對婆羅門沙門的特權與墮落,及種族劃分十分的不服、起來反對,不久形成反婆羅門的風氣,而出現許多見解獨特的自由思想家,原始佛教便是在那時代孕育而生。

二、釋尊的生平與證道

釋尊誕生於現今尼泊爾和印度交界處的古迦毘羅衛國。出生不久,國內的預言家宣稱,這位悉達多太子長大,將成為轉輪聖王或佛陀。幼年的釋尊在父親淨飯王的庇護下,廣學吠陀哲學、五明、奧義書等。他性喜冥思,常思惟人生現象。某

 

頁41

日,在遊走四城時,看到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而興起出家修行的念頭。出家後的悉達多太于,跟當時的修行人一樣,過著苦行生活。他先後向阿陀羅仙、阿私迦陀仙學道,不久就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最高境界。然而他發現過去數年的苦行,或靜坐的境界,不能熄滅心中的苦;要止息苦,惟有行中道。想通後,他接受牧羊女的供養,而後坐於菩提樹下冥思,苦心參究,終於在某日晚上,睹明星證悟了。

三、僧團的成立與傳教

釋尊證道後,初轉法輪,向五比丘宣說四聖諦,五比丘從此歸依佛陀,僧團成立,佛、法、僧從此確立,釋尊說法四十五年,常遊於恒河中游地方,及其支流閻摩那河也曾涉足,但影響不深。其弟子有許多來自西北印度、西印度,到此修學的。當他們證道後,一個個回鄉傳化,逐漸使當地的民眾與達官貴人成為佛教徒。(註一)

四、釋尊的根本思想

(一)、緣起論

佛陀因思惟緣起而證悟,由此可見其重要性。所謂萬法的生滅,無非緣起。緣起論是依三法印的架構而成立,是佛法的根本原理。巴利相應部第廿五經:「緣起之法,常恒不易。若如來出世不出世,此法常住、此法決定」。緣起論認為諸法以相互依賴,互為條件。它既非一因多果,也非多因一果,而是多因多果且互為因果。由於此論說思想的出現(無神論的傾向)打破傳統婆羅門教的多神論、第一因論,為整個印度社會、宗教界注入新生命。

(二)、四聖諦 -- 苦、集、滅、道

佛陀證悟後,找到以前曾與其一起修苦行的五比丘。他向他們宣說苦、集、滅、

 

頁42

道等人生現象。苦 -- 看清人類煩惱苦的事實,集 -- 苦之所以生苦的原因,滅 -- 苦的止息。道 -- 滅苦的方法。佛陀曾說:「這世間充滿苦的逼迫,我們惟有了解苦的事實,探究苦的原因,然後尋找滅苦的方法,達到滅苦的目的。

(三)、八正道 -- 中道

依據巴利經典所載,釋尊初轉法輪說四諦前,先向五比丘說了中道法。他批評苦行和其他學派的主張,認為這些無益於修行,提出不苦不樂的中道思想。而什麼是中道思想,就是在苦樂當中,不執取苦樂的境界,但也並非如頑石枯木般,沒有知覺或不為所動,而是能行八正道 -- 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,在苦樂二邊,看清苦樂的本質是苦、無常、無我,能如此即是離苦樂的中道。

參、佛世時的佛教與現今台灣原始佛教之比較

想了解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,除了對佛世時的佛教有基本認知外,還需對佛世時佛教與現今台灣原始佛教的異同處,作進一步的辨別,如此方能在以大乘佛教為主導的生存環境中,找出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空間。

一、百家齊放,邪說思想分歧充斥

佛世時佛教面臨三大潮流。(一)、正統婆羅門潮流 -- 吠陀天啟主義、婆羅門至上、祭祀萬能等。(二)、習俗的信仰 -- 將諸神人格化,以梵天、毗濕紐、濕婆三神為活動中心,自然形成神教派潮流。(三)、哲學潮流 -- 以梵書、奧義書為主的哲學思想發達,尤其奧義書的哲學取向,更導致數論派及六師哲學的萌芽。(註二)

至於台灣,由於宗教信仰自由,現今的

 

頁43

原始佛教正處於四大潮流。(一)、大乘佛教,菩薩道倡行 -- 大乘菩薩利他思想,得到多數佛弟子的支持,然而由於經過時空的推進,大乘佛教已漸脫離興起時的本質,而成為今日較重視誦經、祭祀儀式、超度的佛教。(二)、習俗的神道教 -- 早期台灣傳統社會信仰神道教。印度佛教東來,為了傳播,不得已依附於神道教卵翼之下,導致今日佛、神道不分。(三)、其他外道教派,如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回教、一貫教、天帝教、天理教等,傳散於台灣各角落。(四)、淨土極樂世界的思想,普植於佛教界,尤其帶業往生的思想觀念,為生前曾犯錯或作惡的人,帶來一線生機。

二、民眾對宗教的認知不同

佛世時的佛教,由於婆羅門的四期生活和業報思想倡行。一般而言,不論教別,只要是婆羅門或沙門,民眾都很恭敬供養。而且當時中產階級抬頭,有些在家佛弟子對於僧團,十分護持,其中或有些遊學修道有所成就者,其所受到的供養,更是豐厚。正如四十二章經所說:「佛言:飯惡人百,不如飯一善人;飯善人千,不如飯一持五戒者;飯五戒者萬,不如飯一須陀洹;飯百萬須陀洹,不如飯一斯陀含……飯千億三世諸佛,不如飯一無念、無住、無修無證之者。」

現今台灣的民眾,認知不足,佛道不分,缺乏強烈的護教熱誠。除了較有深研的佛教徒外,都認為修行是個人事,出家人不從事工作,是社會寄生蟲。而原始佛教在台灣生根,是最近數十年的事,民眾對它很陌生。加上大乘佛教似是處於不同的立場,或缺乏對原始佛教的認知,而產生排斥;雖然如此,由於台灣資訊相當發達,一些上層知識分子,已漸對傳統大乘佛教和其他教

 

頁44

派的學說,立論、儀式產生疑慮,從而願進一步認識佛法的本懷,長久以後,相信必能改善認知不足的實況。

三、經濟來源

佛世時的佛教,教團僧眾,持戒嚴謹,過著清淨規律的托缽生活。健全的僧團贏得在家眾強力的護持。而今日台灣大乘佛教的社會,都靠熱心的信眾捐贈,以維持寺院和寺眾的生活所需,也有靠著舉辦法會活動,來增加寺方財力,興辦文教公益事業。而原始佛教方面,由於民眾認識不足,信仰層面分散各角落,僧伽著重內觀的修持,少與信徒接觸,財源收入自然有限。「但若除內觀修持之外,能多向外宣化,辦理原始佛教講座與四念處、四梵住、十隨念等禪法,或能改善財力問題,也更能藉此將佛陀的根本教法宏揚開來。」

四、傳化情形

佛世時的十大弟子,成就阿羅漢之後,分散各處,代佛宣化,受到相當的歡迎。不久弟子逐漸增多,最後幾乎遍及西北印度、中印度、南印度等。台灣原始佛教傳入不久,目前正處於大乘佛教和其他教派間,信仰分散,傑出僧伽不多,財力不足等,致使得宣化陷於瓶頸之中;而這種現象在台灣宗教信仰自由之下,料將有所改變。

肆、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方向

一、認識人間佛陀

現今佛教社會所認識的佛陀,是佛世後的佛弟子們,對他的人格的仰慕與懷念,所塑造出來超人化、神祕化、神格化的佛陀,也是位能庇蔭和保護佛弟子們的佛陀,而非由人證道的佛陀。然而真實的佛陀、生於人間、長於人間、成道於人間、

 

頁45

遊化於人間。他是一位真正活在人間的覺者,也是位世間真實和追求真理的導師。所以今天身為佛弟子們,為認識真實的佛陀,應多閱讀了解佛陀的生平。增一阿含經「諸佛世尊,皆出於人間,不在天上成佛。」(註三)

二、實證性和普及性的加強

修證有成的沙門或僧伽,向為世人所尊重與恭敬。現今原始佛教的僧伽,處於大乘佛教的環境中,除了對義理認知外,必須在實證方面加強,才能吸收各階層的知識分子,得到其認同、尊重與信仰。而普及性的加強,則有助於教義的推廣和實踐,發揮實質影響力,將原始佛教推廣至世界各角落。另外我們宏觀世界,中國大陸人口眾多、腹地廣大;歐美民族的民族性,理性熱情、好冥思,所以這些地方是個今後普及原始教義的理想地域。

三、新資源的獲取 -- 開拓生活資源

僧伽除少數靠托缽化緣或有力信眾的供養,而能自食其力外,亦可計劃性辦理教育性宣化活動,以達到宏法的目的,並增進收入來源,例如辦理都市佛學院、讀書會、禪一、禪三、禪七、禪十等。

四、融攝佛法的行持理念於日常生活中

例如將四念處,最基本的身、受念處,運用於日常生活中,以培養內省能力,改善習性,如此自然能提高參與者的興致,獲得更多非佛教徒的認同。

五、培育僧才,提高僧伽地位

不少在家居士佛學造詣較之出家僧侶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據佛制,僧寶既為住持佛法的主體,就必需提高僧伽地位。對於現今台灣原始佛教的僧侶而言,除了需經過嚴格的佛學薰陶,以培養成學養完善的僧伽外,更需有實修的實驗,才能代佛宣暢

 

頁46

其本懷,也才不致於流於世俗化的「學僧」。

六、對大乘佛教採互重互容、相輔相成的態度

中國的傳統分類,將佛教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。小乘佛教宣唱佛法的原始教義,它是整個佛法的根本,而大乘佛教所開展是以菩提心與菩薩行為主旨,擬將佛法普利人間的教法。所以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就像一軸之兩輪。處於今日台灣的佛教徒和佛弟子們,在關懷自己的生命及佛教未來的同時,實各應發揮互重互尊的包容心,認識並宣揚原始教義、制度、修行道次第,並且在不忘失菩提心與菩薩行的前提下,自行止息煩惱而修菩堤大道。

伍、結語

從佛世時佛教興起、傳播,迄今到達斯里蘭卡、中南半島、台灣,其間的演變,是有歷史脈胳可尋的。就今日的中南半島如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等,乃是以佛法為政治主導的原始佛教國家。而台灣的原始佛教則是夾雜於大乘佛教及諸教派中,它的發展環境,當然不是佛世時的佛教可相比擬的。其中較明顯的,則有下列數點:

一、佛今已不在世,佛弟子學法只能遵循佛陀所留下的「法」前進。佛陀曾說:「見法之人即見我」(註四)又說:「善哉!善哉!愛我之人,應以此比丘為榜樣。修習佛法最好之人即最尊敬我的人。」(註五)

二、禪定的修持。原始佛法的修持,以修習者能夠親身體驗作為基礎。佛世時日中托缽乞食,佛弟子們除了論法外,有較多的時間、經行、禪坐。而今日台灣原始佛教的佛弟子們,由於在經濟條件的壓力

 

頁47

和肩負傳法的使命下,無可避免,禪定的修持也較為不夠注重,加上少數佛弟子以專研教義為導,忽視本身修持體驗,經時間的演變,所宣說的法,將偏離本懷,成為世人所譏諷的佛學。法句經十九偈言:「雖多誦聖典,放逸而不行,如牧數他牛,自少沙門分。」

三、佛世時,佛弟子以托缽乞食行化維生,僧眾有較多時間,從事自己的行持。而今日台灣由於經濟制度的不同,托缽乞食不可行,僧伽必需花費較多時間、體力、精神,致力於財源的開發及生活的自顧,修持時間相對地跟著減少。另外現代僧伽處於物欲、權勢、名位氾濫的洪流中,容易迷失自己,所以能證悟道果的人,也就微乎其微了。然而僧在即法在,佛陀本懷的宣揚,是每位佛弟子的使命,雖然時代環境尚不允許,但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,必需有不讓正法毀滅在我手中的戒慎心態,努力修證,宏揚正法。何況佛法的傳播,是久遠的工作,只要佛弟子們前仆後繼,相信世人必有認識佛陀本懷的一天。

 

陸、備註

註一:原始佛,郭忠生著P15;

註二:原始佛教研究,大乘出版社P56;

註三:佛在人間,妙雲集P14;

註四:相應部第三品P120;

註五:佛教傳說第三卷P249-250
回頂端 向下
The author of this message was banned from the forum - See the message
anti-Mahanama
級別:版主
級別:版主
anti-Mahanama


男 文章總數 : 332
注冊日期 : 2008-12-18
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   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 Empty2010-10-05, 11:18

引言回復 :
有人偽造經論

專門混淆視聽

以其達到離間佛子的目的

如何確認?證據如何認定?
回頂端 向下
 
轉貼:從佛世時的佛教看未來台灣原始佛教的發展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台灣原始佛教會通大乘佛教網路論壇 :: 公共園地 :: 原始佛法討論區-
前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