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原始佛教會通大乘佛教網路論壇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

 
首頁首頁  官方頁官方頁  搜尋搜尋  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 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 登入  
本站遷單通啟

本站將遷單於以下網址:

http://obatw1.phpbb8.de/forum.php

登入
會員名稱:
登入密碼:
自動登入: 
:: 忘記密碼
搜尋
 
 

結果按:
 
Rechercher 進階搜尋
最新主題
» 籌組「台灣省原始佛教協會」草案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非尚在遊戲 2016-11-01, 20:42

» 著作權(四)網路篇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非尚在遊戲 2016-03-24, 12:10

» Albert Liou(摩訶男)在臉書參加3個社團?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anti-Mahanama 2014-09-12, 13:25

» Albert Liou(摩訶男)也在臉書活動?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anti-Mahanama 2014-09-12, 13:13

» 台灣摩訶男竟在優兔逼廣告它的法味書齋,我們應該協助它!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anti-Mahanama 2014-09-12, 13:08

» 轉貼--泰國高僧談靈異附體,被非人附體該如何處理?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anti-peacecila 2014-08-18, 22:37

» 泰國佛教新規定:禁止同性戀者出家當和尚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Non-IansTsai 2014-03-30, 23:44

» 轉貼:素雞、素魚、素排、素三層肉等等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anti-peacecila 2014-02-19, 22:15

» 終於發現某處仍有迎福寺公幹大乘的資料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由 Non-IansTsai 2014-02-11, 17:52

本站模組
首頁
FAQ 常見問題
文章主題
本站排行榜
私人訊息
我的帳戶
個人日記本
站內搜尋
討論區
問卷調查
聊天室
公告
1.只申請帳號卻不發言者請勿註冊否則將被封鎖帳號。

2.著作權法第62條規定:「....宗教上之公開演說、....,任何人得利用之。但專就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,編輯成編輯著作者,應經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。」若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尚未編輯成編輯著作者,且連該特定人根本並非所謂財產權人者,任何人得利用其著作。

 

 空、無相及無所有

向下 
發表人內容
non-bbcall
級別:新生
non-bbcall


男 文章總數 : 31
注冊日期 : 2009-01-12
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
發表主題: 空、無相及無所有   空、無相及無所有 Empty2009-01-12, 10:21

寄件者: ★BBCALL (原始留言) 傳送時間: 2006/2/12 下午 11:03

眾生的身心就是如此因緣和合的,這個因緣是本來便為如此的自然法則,而不可能會有其它的法則,也就是說,這般緣起法則特性是不會變的。

因緣變化生滅的過程現象,就是空,瞭解到因緣變化生滅的現象,就是空三昧,但由於,世人有我、我所及相在的觀念,因此而無法看到這般的空性,而執迷在有我、我所及相在的空相中,如果,世人能看到這般的空性,知道因緣和合的身心都是無常的、磨滅的、不堅固的、變易的,如此,就能破除我及我所的概念,以及破除疑惑與戒禁取,這樣的情形就是破身見結,稱之為預流,但不是證到無我。

身見結等破除後,對色聲香味觸法的相還未斷〈也可以說是對空相未斷〉,欲貪與瞋恚也還在,如果,世人能斷除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〈也可以說是對空相的執著〉,就能進一步得斯陀含,這又叫無相三昧,破除相在的觀念。

貪、瞋恚、癡相斷,叫做無所有三昧,這時便得阿那含,在這裡必須注意的是,這個順序是一定的法、次法向,沒有破除身見結等者,是不可能將貪、瞋恚、癡相斷盡,因為,貪、瞋恚及癡必是由我、我所及相在來產生的,所以,任何不以緣起法為基礎者,而又認為可斷貪、瞋及癡的修行,其實只能做到貪、瞋及癡薄弱而已,並且,就算得無所有三昧,尚有種種使結要破,才能真正無學的。

本文以上是約就雜八十經而廣說的,以下則就南傳所說做一個說明。

六處相應闡陀品之二,亦有提到關於空的概念,本經用 Sunnataloka 作為經題,其意思是「空世間的狀態」,那麼,這是如何定義的呢?
於經中佛陀是這麼定義的:

原文:
Yasma ca kho, ananda, suññam attana va attaniyena va tasma
suñño lokoti vuccati.

中文翻譯:

更切確地說,因為有我、或有我所,這就是空,是故稱之為空世間的狀態。

在這裡,我們可以知道,關於「空」,南北傳之定義是大致相同的,皆是描述世人有我、我所及相在的觀念,而隨其緣起而起的生命之狀態,換言之,這個字詞,並不是後來所說的用來表達無我,在契經裡,這只是體認生命緣起的狀況矣。

但是,如果談到無相及無所有,於巴利聖典中則有不同,以下一併做個探討。

質多相應之七牛達多 Godattasuttam,質多居士提到無量心解脫、無所有心解脫、空心解脫及無相心解脫四種解脫〈北傳:無量心三昧、無相心三昧、無所有心三昧、空心三昧〉,無量心解脫是指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定,這是沒有問題的,但各種經文於四禪定之後,則出現不太一致的進程或方向。一般而言,以北傳來說,在四禪定後,所出現的次序是四無量〈南傳:此無列入禪定次序之定型句〉、空入處〈南傳:虛空無邊處定〉、識入處〈南傳:識無邊處定〉、無所有入處〈南傳:無所有處定〉及非想非非想入處〈南傳:非想非非想處定〉和滅盡定〈南傳:想受滅定,而北傳滅盡定並無列入禪定次序之定型句〉。

在目犍連相應中的禪定次序,世尊在教完非想非非想處定後,繼續指導無相心三昧,這是很獨特也應值得注意的順序。此處無相心三昧是指了別覺知達到不思惟一切的相〈定義同質多相應之七牛達多的無相心解脫〉,由此定義來看,等同斷除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而同於北傳的無相三昧,然而,可惜的是,此處跳過空心解脫與無相心解脫,而無法顯現更清楚的面貌。

質多相應之七牛達多中的無所有心解脫應當是與無量心解脫一般,是指未達初果的禪定,即四禪八定中的無所有處定,而與北傳 SA.80中,指聖者禪定的無所有三昧是不一樣的,因為經文中對無所有處定的解釋,都是一樣,有點含糊其詞的:「何者為無所有心解脫耶?大德!於此處有比丘,超越一切識無邊處,『無所有者,』逮達住無所有處。大德!此稱為無所有心解脫。」〈元版〉〈北傳SA.567:「度一切無量識入處。無所有。無所有心住。是名無所有心三昧」〉。

SN.41.7中,接下來談到的空心解脫,就是SA.80的空三昧,也是北傳SA.567的空心三昧,是進入初果的聖者,現在,問題來了,在南傳空心解脫之後是無相心解脫,其定義是依於不思惟一切征相,就是目犍連相應中的無相三昧,也是SA.80的無相三昧,然而,在北傳 SA.567的次序,如前所提的是無量心三昧、無相心三昧、無所有心三昧及空心三昧,換言之,此處所提的無相心三昧,便顯的格格不入。

提到這裡,可以知道 SN.41.7中所提的無量心解脫及無所有心解脫是不到出世間聖者的境界,之後的空心解脫及無相心解脫是聖者的境界,回過北傳來看,便免不了對SA.567產生疑問。北傳的無相心三昧,其定義是:

「一切相不念。無相心三昧。身作證」

這是同南傳目犍連相應中的無相心三昧或是 SA.80的無相三昧,於此,我們不得不懷疑,SA.567的次序可能有誤,不然的話就是更多的南北傳經文有多處錯誤。

但是,其實,南北傳對於空心解脫的定義有些微差異,空心解脫的定義於南傳是:

「大德!於此有比丘,或入森林、或入樹下、或入空屋,如是思量:
『此雖是我,雖是我有,卻是空。』大德!此稱為空心解脫。」

而北傳是:

「世間空如實觀察。常住不變易。非我.非我所。是名空心三昧。」

這便能分別了,南傳的空心解脫同 SA.80的空三昧是無疑的,都是觀五蘊無常、磨滅、不堅固及變易後見到緣起,破除三結,在北傳的SA.567中的空心三昧卻近是無我義,不同於 SA.80的空三昧,因此,順排最後,換言之,光就空而言,南傳的次第是一致的,北傳的便顯有錯亂,就佛史而言,北傳此經的部分可能是被後人抽換修改,不然不會有定義混淆的問題,但也有可能的是北傳保留了空義發展過程中的不協調,而南傳歷次的結集,對經文作了系統性的整編,總之,只不過就南北個別來看,其義理還是如法的。
回頂端 向下
 
空、無相及無所有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台灣原始佛教會通大乘佛教網路論壇 :: 公共園地 :: 原始佛法討論區-
前往: